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此頁面有採用TGOS Map的第三方服務,惟該服務並未符合無障礙AA標準。請使用者瀏覽畫面時須多加注意。

原台南長老教女學校本館暨講堂

公告資料

  • 類別古蹟
  • 級別直轄市定古蹟
  • 種類其他設施
  • 歷史沿革
    長榮女中由英國長老教會的差會設立,女學設立源於在臺的宣教師李庥牧師,目睹臺灣婦女社會地位、纏足等陋習之束縛,而重視婦女教育,積極的爭取女宣與倡設成立女學,至1880年(清光緒六年)3月25日由首位駐臺女宣教師,李庥牧師娘接手。然當時清代臺灣多以傳統婦德為教育宗旨,仍無法接受女子教育,直至1883年(清光緒九年)7月由涂為霖教士籌劃,受獲准於府城傳教基地新樓之東北角興建女學校舍(即今臺南神學院女生宿舍慕林館址),1884年(清光緒十年)7月完竣。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朱約安與文安宣教士來臺開辦,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2月14日「臺南新樓女學校」成為南部第一所西式女子學校。即使生活管理嚴謹卻周全照顧,1894 年(清光緒二十年)女學已漸漸獲得認同,而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12月15日盧仁愛教士接任校長,遵循以往重視婦德傳統教育,故接受度高、學生亦日漸增加。 1916年(大正五年)舊有長老教中學校校舍由女子學校借用,至1919年(大正八年)於現今校址興建校舍。1923年(大正十二年)11月28日落成及更改學制,校名改「長老教女學校」。1927年(昭和二年)吳瓅志繼任校長,廢除原小學,改正式中學,1933年(昭和八年)興建雨天操場一座(大講堂)。當時學生來源已較為廣泛,讀書風氣良好,深受社會好評。 1936年(昭和十一年)日本政府採高壓管制,1937年(昭和十二年)11月學生女學宗教課程廢除,至1939年(昭和十四年)女學升格四年制女子中學為「長榮高等女學校」,1941年(昭和十六年)學生宿舍則遷到新樓舊校舍。自1939年起(昭和十四年)日本政府雖干涉不可自由教授聖經,學校仍保持課程,維護傳統的基督精神。二戰後,校名改為「臺南市私立長榮女子中學」。 1968年(民國五十七年)後已廢止宗教課程,1970年(民國五十九年)仍加強推動宗教活動亦成立校牧室,1973年(民國六十二年)臺灣長老教會改獨立運作,校內的宗教教育改由校牧室辦理,1974年(民國六十三年)積極改變學校發展方向,至2013年(民國一百零二年)長榮女中已然成為多方面發展之綜合中學。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市定古蹟原臺南長老教女學校本館暨講堂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4)
  • 公告
    類別
    日期
    文號
    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
    2002-06-24
    南市文維第09102229670號
  • 公告公文
  • 評定基準
    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指定理由
    1.歷史意義:長榮女中為全台第一所女子中學,已有一百一十五年之歷史,打破傳統,倡導男女平等,極具意義
  •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七條、內政部「古蹟指定審查處理要點」及「臺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九十一年四月三十日審查會議決議。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現況地址
    縣市
    行政區
    地址
    臺南市
    東區
    長榮路2段135號
  • 主管機關資訊
    名  稱:臺南市政府
    聯絡單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聯絡電話:06-2213597
    聯絡地址:臺南市中西區 中正路5巷1號
  • 地籍資料
  •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
    東區東寧段519地號
  • 所有權屬
    身分
    公私有
    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
    私有
    財OOOOOOO
  • 管理人/使用人
    身分
    姓名/名稱
    管理人
    財團法人長榮女中
  • 外觀特徵
    主體建築(現長榮大樓)為二層樓之磚造建築物,中庭原無樓梯,二層改為教室時增建,設有連續清水磚造拱廊以迴廊相通。 「本館」為倒ㄇ字型配置,正面如西式洋樓,背面類以傳統三合院建築,三面圍繞一中庭,屬「閩洋折衷風格」。「講堂」為長方形的雨天操場與禮堂,以輕鋼架製風雨走廊連接本館,為過渡式樣建築。 「本館」磚造外牆採荷式砌法,牆臺度表面採洗石子處理。「本館」正身屋頂為日式「妻切屋根」,鋪設素燒磚紅色仰合瓦,中央正脊設有外鐵板包覆的內木造八角形換氣塔,左、右側山牆上各開有一直徑約80公分之木製百葉圓形窗。東、西向護龍靠進正身處為傳統馬背式屋脊,於南側山牆各有一長寬約70公分的八角木窗。 主要出入口位於正面中央的方形大門,設門廊(玄關)由四根仿愛奧尼克式柱圍成一方形空間,中央位置有「1923」落成年代之金黃色浮貼,下為西洋式柱座,二樓平臺為條狀式欄杆露臺,其表面原為洗石子處理。二樓迴廊外側砌有磚造十字形的鏤空欄杆。 本館正身左、右兩側二樓Palladio Motif式開窗上方各設一樘圓窗,周邊為紅白相間圓弧形圖案,正身之北(正)立面上有圖騰圍雕的泥塑裝飾,為表功用「勳牌式」手法,側面山牆亦有紋飾。 中央露臺上方為麥穗圍繞校徽,本館正身以中央門廊為界,東側有橄欖葉、莨苕葉,回紋及海浪回紋;西側有四葉飾、麥穗、桂冠葉構成的勳章飾及雲帶回紋。二樓的簷部飾帶為「牙子砌」疊澀線腳,其上下為一排平砌磚,中間夾著一層約40°角斜砌成鋸齒狀的磚疊澀。面向中庭及西、東向護龍南側屋頂,圍有一圈磚砌一字鏤空女兒牆。 「講堂」屋頂為「入母屋屋根」,原菱形石綿瓦或是金屬製錏鉛板屋面,現為水泥雙溝瓦。其北側山牆上有一長寬約70公分的內木封板八角形窗。「講堂」磚造外牆之臺度、上段牆面、雨庇及裝飾柱表面採洗石子處理。主要出入口為南向開口,共有八處矩形開口,僅背向之上方無「拱」裝飾,兩側有壁柱。 資料來源:市定古蹟原臺南長老教女學校本館暨講堂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4)
  • 室內特徵
    本館大樓建築面積共有516坪,1923年(大正十二年)二層為學生宿舍,共有36間居室,每間住宿六名學生,一層為辦公室、禮堂與教室。1941年(昭和十六年)二層改為5間教室、保健室、美術室、護理器材室、值班室、5間樂器室、3間保存室。一層則有校長室、3間辦公室、2間福利社、烹飪教室。 「本館」屋架為洋小屋組(西式屋架),且東、西向護龍各有五組,西向護龍無挾樑。 原一樓PC分割地坪,主要於輔導室、教務處、中央梯廳、一樓迴廊及東向護龍穿廊為「丁字式」,玄關及迴廊為「斜鋪式」;磨石子地磚於一樓西向護龍倉庫、東向護龍實習商店及四間倉庫。 本館門窗一樓有30樘門、61樘窗,二樓有17樘門、63樘窗。一樓原為推拉門,後為內開門;二樓原為內開門,後為推開門;二樓個別諮商室內為後期隔間處理。 「講堂」屋架為角鋼組合桁架(芬克式鋼桁架)。內牆則於麻絨白灰砂漿上覆油漆,準備室為磨石子地磚,集合場則鑲有銅條。設有講臺空間,60公分高紅磚砌築,面積約23平方公尺,原有通氣孔,東、西側各有一長方形開口與八角形開窗,後方連接本館廊道。講臺天花板似日式木摺壁作法,後上覆水泥漆。 資料來源:市定古蹟原臺南長老教女學校本館暨講堂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4)
  • 開放時間
    洽學校
  • 是否收費

地圖

專案計畫成果

類別 計畫名稱 期程
管理維護計畫 2022/11/30~2023/12/29
管理維護計畫 2021/07/01~2022/12/31
其他 2020/06/01~2021/06/30
修復或再利用計畫書 2013/12/31~2013/12/31
修復或再利用計畫書 ~2013/12/31
本資料由各縣市文化局(處)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所登錄並維護,若有誤植,請您填寫下方 ”我要勘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