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資料
- 類別古蹟
- 級別直轄市定古蹟
- 種類其他設施
-
歷史沿革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擊退荷蘭人,攻陷普羅民遮城。1664年(明永曆十八年),鄭經,劃承天府治為東安、西定、寧南、鎮北四坊。後因人口漸增,市街擴充,形成頗為繁華的「承天街坊」。在此一帶除了官方所設的六座廟宇之外,由官員出資或民間自力集資所興建的廟宇多達了三十多座左右,其中包括廣安宮。 因所在之米街為當時重要街道,廣安宮也因而香火鼎盛。日治時期實施市區改正,街道擴寬,致使位在新美街與民族路口之廣安宮拆除遷移至現址,與拆除後之共善堂邢王爺合祀。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臺南市市定古蹟廣安宮修護調查研究計畫
-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指定/登錄2003-05-12南市文維第09218505290號變更/修正2011-06-23府文資處字第1000393784號直轄市升格
-
公告公文
-
評定基準1.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
指定理由公告無資料
-
法令依據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暨本府91年度第5次「臺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審查會議決議
-
所屬主管機關臺南市政府
-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臺南市中西區新美街172號
-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臺南市政府
聯絡單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聯絡電話:06-2213569
聯絡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3樓 -
地籍資料
-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中西區台段二小段86-1、131、131-1、131-2、132、133、133-1地號
-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姓名/名稱建築所有人私有財OOOOOOOOO土地所有人私有財OOOOOOOOO
-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姓名/名稱管理人財團法人臺南市廣安宮使用人財團法人臺南市廣安宮
-
外觀特徵廣安宮正前方為寬約1.8公尺長條巷弄,兩側建築幾乎掩蔽其正立面,背後有一棟四層建築,前無廟埕空間。自前至後建築空間依序為拜亭、三川殿、正殿,左、右兩側為護龍之建築格局。 外觀可見排樓面在門楣上依序設置:直枋、彎枋、彎枋、人字枋、桁引,彎枋交接處置斗,形成完整排樓面。基本上這些構件不僅在形式上對此部位形成內外空間之界定,使立面產生完整及美觀。屋面以板瓦形態鋪設,正殿屋脊為單脊燕尾,脊飾為雙龍朝寶塔或雙龍搶珠。
-
室內特徵廣安宮建築是屬於簡單之構造形式,主體為擱檁式磚木構造,拜亭用四柱支撐小歇山屋面,開放式空間,獨立凸出在主建築正前方,作為進入廣安宮之空間。穿過拜亭為三川殿,正面為三開間,明間面寬 2.8公尺,兩側次間面寬各為1.35公尺,比例成 1:2:1。是廣安宮最華麗之所在,兩側龍虎堵、排樓面門神彩繪、步口木構架結構緊密。 正殿為擱檁式結構,所以沒有一般廟宇的四點金柱及精美木構架或藻井,正因為沒有柱位整體空間更顯寬敞。三川殿與正殿之間雖沒有任何構架,空間區隔是在正殿山牆面立一石方柱並作出附壁木構架,連接兩者之壽樑上方再用三彎枋及連栱疊斗組構成隔牆。 護龍空間為簡單兩坡水屋面之獨立空間,內部沒有隔間。右護龍以木隔屏區分前後兩空間,兩者間設計一狹長形之天井,作為通風採光之用途。
-
使用情形廟宇
-
現 狀廣安宮舊廟由三川殿、拜殿及正殿組成,拜亭以洗石子為支撐,上為馬背屋頂,三川殿有相當精緻的木構、石構及裝修構件,然因長久煙燻,已呈泛黑情況,正殿為燕尾形式。因廟方有重建之議,故目前並無維修計畫,但神像已全部搬至行館。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進行屋面防水及各項排水設施完善規劃,進行牆體防潮處理,木構件修復應進行白蟻防治。
-
參觀類型不開放參觀
-
是否收費否
-
相關網址
-
相關連結
地圖
專案計畫成果
類別 | 計畫名稱 | 期程 |
---|---|---|
管理維護計畫 | 2022/11/30~2023/12/29 | |
其他 | 2022/01/01~2022/11/30 | |
管理維護計畫,其他 | 2020/07/01~2021/10/27 | |
修復或再利用計畫書,規劃設計書圖,調查研究 | 2006/11/29~2006/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