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資料
- 類別歷史建築
- 種類宅第
-
歷史沿革此棟建築為董石獅與董詩揚(石羊)兄弟合建,清末董石獅至新加坡發展,遂引薦弟詩揚的兒子前往發展,由董石獅與董詩揚(石羊)子金國、金鐘、金圖一同出資,由詩揚(石羊)監督興建,時委由兩組師傅將建築中軸線分為左右兩邊進行「拼場」的興建方式,也在民宅中較為少見,故現在仍可從磚材選購的不同、牆體砌築的構造差異與匠師手藝的特色一窺當時的景況。日軍佔領金門期間,曾強行佔用此屋。國軍撤軍大陸至金門後,從民國38年至47年間(1949-1958),國軍佔用一部分空間,團長也曾居於此,砲戰期間曾落彈到正面石牆與石窗,造成損壞。直到民國88年(1999)所有權人才搬至建築左側新建的三樓新式現代樓房。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清冊
-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指定/登錄2007-10-09府文資字第0961900067號
-
公告公文
-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價值者2.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3.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4.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
登錄理由具體展現僑匯建築風格,將西式線腳裝飾風格,融入傳統建築中,尤其正廳兩側之閣樓作法,極具特色。
-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五條
-
所屬主管機關金門縣政府
-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金門縣金城鎮大古崗33號
-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金門縣文化局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082-328638#812
聯絡地址: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 66 號 -
地籍資料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金門縣 - 金城鎮 - 古崗村段 - 468私有都市區其他使用區
-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金城鎮古崗村段468地號 重測後為:金城鎮古崗村測段468地號
-
所有權屬
-
管理人/使用人
-
外觀特徵建築整體格局為三開間二落大厝,前、後落皆為圓規山牆,較為特殊的為此棟建築的後落高度較一般二落大厝為高。 建築正面上堵為煙炙磚砌與傳統白灰粉砌外牆,下堵為石檻牆;建築側面上堵為傳統白灰粉砌外牆,前、後落山牆面為斗仔砌,下堵為磉石7紋(前落)、9紋(後落)疊砌;建築背面上堵為傳統白灰粉砌外牆,下堵為磉石9紋疊砌;天井攑頭上堵為傳統白灰粉砌外牆,下堵為磉石5紋疊砌;後落正廳面上堵為煙炙磚與斗仔砌,下堵為石檻牆。 在深井兩側攑頭磚坪上各起一軒亭,頗為少見,在半樓處少了巷頭房間面的牆,使得半樓空間更為開闊。在外觀裝飾上,如圓規山牆上的天使、老鷹泥塑脊墜、線板式的鳥踏與走磚、軒亭上的星月、幾何、葫蘆彩帶、號角寶劍泥塑圖樣與正面水車堵、榻受、壁堵鋪貼的日式彩磁,圖樣有幾何、花草都顯示出此幢建築受到僑居地西方文化影響的特殊性。此棟採傳統建築搭配軒亭及混合洋式風格脊墜為金門罕見。
-
室內特徵建築構造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後落11架樑(大九架)。巷頭為三斗四栱的出檐構架。建築前廳橫楣有彩繪師傅陳顯祖、陳景輝所畫之歷史故事、入口榻受處之插角木雕、鏡面堂前的卍字花草彩繪,顯示興建者對於建築的裝飾要求。
-
使用情形閒置
-
現 狀受損嚴重,目前無人居住。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古厝後落屋頂崩塌、整體損壞情況嚴重,建議儘速進行修復工作,以免損壞情況加劇,並應以原樣整修,唯屋頂磚坪新作與軒亭、大廳介面之排水應妥善處理,內部木構以整修為主,勿輕易更換。
-
是否開放否
-
參觀類型不開放參觀
-
開放時間不開放參觀
-
是否收費否
-
相關連結